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 求是网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光斌  2025-02-05 09:27:54

  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不但根本性地改变了自己,还通过发展自己改变世界,改写了世界现代化范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率先走上现代化道路,那是一种经济垄断式现代化。西方国家以暴力开路、以工业化为杠杆,在很短时间内将资本主义组织体系拓展到全世界,形成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有力保障了垄断利益。根据《21世纪资本论》作者皮凯蒂的研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富裕国家假装支持公平开放的市场、全民发展等,但实际上,金融市场的组织和监管方式导致巨额收入从“全球南方”国家转移到西方国家,而且年复一年增长;西方国家还利用其先发的工业化优势攫取垄断利润,充满着不平等的掠夺性。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不但具有经济性质,还是一种政治体系,即通过先发工业化而拥有的经济优势催生出文化优越论,并最终形成维护垄断利益的等级式国际制度。这种垄断与发展的国际矛盾,在中美关系中得到了具体体现,美国之所以遏制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试图保持对于先进生产力的垄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接力赛”的历史进程。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科学决策、统筹谋划,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对外开放,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34万亿元以上,近5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在30%左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改写了传统的自由主义全球化叙事,是对西方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超越。

  中国式现代化惠及“全球南方”

  近几十年来,“全球南方”国家迅猛发展。2001—2021年,发达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由78.84%下降到59.08%,其中七国集团的份额由64.68%下降至44.72%,而“全球南方”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逼近发达经济体,其中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中国工业制品不仅有“量变”,还有“质变”,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的三大枢纽之一。据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了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59.4%。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使得中国成为众多国家的第一大进口国,而巨大的市场需求又使得中国成为众多国家的重要出口国。经济的发展,支撑着真正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在中国不断变为现实。在受教育程度、人均预期寿命、社会保障网建设等方面,中国的进步也有目共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基于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整工业体系和全产业链条,尤其是独立自主精神,中国通过自主研发有力地推动世界主要工业制品“去垄断化”,以发展自己而造福世界,让其他国家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人民可以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比如,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还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出货地,在“全球南方”国家中,中国手机因其物美价廉吸引了大量用户。中国的科技创新还以独特方式促进了世界范围内人、自然、科技的和谐发展。比如,通过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光伏产品,中国正在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推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除了硬件和基础设施,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通过帮助“全球南方”国家接入移动宽带促进多个国家实现了数字化通信,帮助他们融入全球经济。在中国企业的参与下,墨西哥的互联网用户比例从2014年的44%提升到2023年的75%。研究证明,数字技术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关系。在拉美,移动宽带普及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带动GDP增长率提高0.2个百分点。在“全球南方”国家,互联网接入不是经济增长的副产品,而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中国推动着相关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对外援助项目不仅可以在经济层面推动相关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与经济增长,还能够推动族群和谐相处、减缓社会冲突,提升受援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帮助落后国家摆脱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陷阱。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推动了本国发展,而且让现代化成果惠及“全球南方”国家,并为全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权利和必然选择,关键是找到符合国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道路。”西方式现代化伴随着掠夺、剥削、压迫以及等级特性。以这一体系为出发点,判断“进步”或“倒退”的标准在于世界秩序的发展是否符合西方逻辑,源于根深蒂固的“西方中心主义”认知偏误。持有“西方中心主义”的学者将西方世界的兴起归因于制度、文化乃至人种方面的优越性,这使得它们的阴暗面被刻意掩盖。西方式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全球财富分配严重失衡,使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依附性发展”困境。

  如果站在非西方的立场,我们见证的则是新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一方面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持续震荡,西方主导的全球扩张遭遇“逆全球化”困局;另一方面则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平等、公正的交互网络中寻求合作,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的经济全球化不断壮大。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不同于西方崛起带给世界的秩序,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会是共享发展而非以邻为壑、共同安全而非安全悖论、文明互鉴而非文明冲突。它为“全球南方”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必然会为一些国家所借鉴。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  

网站编辑 - 韩辰 张盼 审核 - 罗素英